【艾防宣传“进机关”】艾防知识100问④:如何得知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2022-09-10 12:33 来源: 健康凉山官微
举报

艾滋病防治知识100问④



我国艾滋病流行情况及流行特点?


《2004年中国艾滋病防治联合评估报告》称中国艾滋病仍然处在全国低流行和局部地区及特定人群高流行并存的态势。截至2003年底,我国有48%的县报告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现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84万,全人群感染率为0.07%。截至2004年9月,在全国累计报告的89067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吸毒人群占41.3%,既往有偿采供血人群占31.1%,异性传播人群占7.9%,男性同性恋人群占0.2%。


据报告测算,在31个省份中,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估计人数5万以上的有7个省,1万人以上的有15个省。全人群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大于0.1%的有5个省份,在0.05%~0.1%的有7个省份。


 联合评估报告显示,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呈现六大特点:


——艾滋病疫情地区差异大。


报告说,截至2004年9月,河南省疫情报告数累计超过2万例,云南省超过1万例,而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4个省、自治区疫情报告数低于100例。在感染途径上,各地区差异也十分明显。


 ——艾滋病疫情继续呈上升趋势。


报告说,近年来,我国报告疫情数字增加明显。这一方面反映了疫情的上升,另一方面是由于近年来监测力度加大,发现的病人和感染者人数增加。


 ——传播途径仍以吸毒传播为主,但性传播、母婴传播的比例呈上升趋势。


新疆、云南、四川等省、自治区部分地区吸毒人群感染率超过50%,新疆伊犁注射吸毒人群感染率高达89%。所有省份均存在经吸毒、经性传播的感染。


 ——艾滋病发病和死亡持续增加。


根据报告,2004年,我国艾滋病发病和死亡持续增加。2004年1至6月,我国报告的病人数是7801例,多于2003年全年报告的病人数(6120例),预示着2004年全年的病人数可能会高于2003年的2倍。


 ——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态势仍在继续。


根据报告,2003年全国及部分省哨点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部分地区孕产妇、婚检及临床匿名检测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感染率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个别地区婚检人群感染率大于1%,孕产妇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率达到5%,与周边高流行国家孕产妇艾滋病病毒感染率水平类似。


 ——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


根据报告,1998年,中国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的比例为15.3%,而2004年1月至9月,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女性比例已增至41.0%。


报告说,根据目前的流行模式和趋势,未来中国艾滋病的流行是保持快速增长或逐步趋于平衡,这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开展有效的艾滋病预防和提供治疗与关怀。



艾滋病在妇幼人群中的流行特点?



01

在流行病学方面,最常见的妇女感染HIV的危险因素是异性间的传播,其次是静脉吸毒者。
02

基于生物学因素,妇女比男人更容易感染HIV,男性向女性传播HIV的机率是女性向男性传播机率的2—4倍。
03

有些妇女感染了性病后常常无明显症状,因而求医的可能性较小,而使她们在性病的基础上感染HIV的危险增加。
04

由于贫血或分娩时的并发症,在接受输血和其他血液制品的人中,妇女所占比例较大。
05

母婴传播是目前儿童感染HIV的主要传播途径,全球儿童感染者中通过母婴传播的占90%以上。除此外,还有不少儿童从污染的血液制品、异性接触、静脉吸毒等途径感染,青春期少女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少男,女童生理上的易感性以及在两性关系中的社会和身体的脆弱性,使她们处于艾滋病病毒感染的高风险中。



如何得知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确定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目前通常的检查办法是到当地的卫生机构进行血液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如抗体检测呈阳性反应,表明这个人已经被艾滋病病毒感染。由于感染艾滋病病毒2-6周后(一般不超过6个月)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所以怀疑自己可能感染了病毒,应尽早去做检测。检测的结果若为阳性,应在3-6个月后再去医院复查。



有高危行为的人应该怎么办?


曾经有过高危行为的人应考虑两个方面,其一是否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二在明确感染状态以前应防止自己再感染的可能性和防止感染他人,待检测结果明确后再作出进一步决定。





(1)设法明确高危行为是否已造成了感染:①分析了解高危行为的高危因素,如性伴侣是不是艾滋病病人或病毒感染者等。②若不能确定则选择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下列情况原则上应作检测:有性乱者(异性恋或同性恋);静脉吸毒成瘾者(尤其是共用注射器);以上两种人的伴侣;曾多次输血或使用进口的血液制品者。



(2)采取安全行为(保障自己或他人的安全):①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如必须使用,要用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以及血浆代用品或自身血液。②停止性接触,必须接触时应使用避孕套。③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剃须刀、牙刷及可能被体液污染的物品。避免接吻。④妇女暂时避孕。⑤建议你的性伴侣也作检测。



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有什么区别? 


HIV (艾滋病病毒)代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一个人感染了 HIV 以后,此病毒就开始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人体免疫系统的一个功能是击退疾病。经过几年,HIV 削弱了免疫系统,这个时候,人体就会感染上机会性感染病,如肺炎、脑膜炎、肺结核。一旦有机会性感染发生,这个人就被认为是患了艾滋病。


艾滋病( AIDS )代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本身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无法抵抗其它疾病的状态或综合症状。人不是死于艾滋病,而是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



什么地方可以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需要什么手续? 


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与否只能通过血清抗体检测来确定。目前在省、市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都能进行检测。按照规定检测是为受检者保密的,因此不须办理复杂的手续,可以用代名、号码登记,不登记单位、地址。可通过电话核对约定的名字、号码获得查询结果。但如果要取得阳性的确诊报告,检测实验室必须得到授权。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怎么办? 


一旦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说明你已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的潜伏期一般较长,在长达几年或十几年的潜伏期里,可以没有任何症状,而潜伏期的长短,一方面固然与病毒的毒力有关,另一发面,还与感染者的健康状况、营养情况、精神因素等有关。


这时你应当:



01

保持乐观情绪,合理营养,适当锻炼,避免再感染其它疾病。乐观的生活有助于维持健康,推迟发病。
02

染上艾滋病病毒后应洁身自爱,不能再有高危行为,如性乱、注射毒品等,以免发生第二次感染,再染上毒力强大的艾滋病病毒后会加快发病。
03

定期就医,遵从医生嘱告。目前还没有能完全治愈艾滋病病毒感染或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但是目前的抗病毒联合用药,可降低血液中的病毒量,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延缓发病或减轻症状,延长生命。
04

请将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事实告诉你的配偶或性伴。坚持正确使用安全套,以减少传染机会。劝说和自己有过性关系的人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
05

遵守政府有关法令,主动接受管理。有意识地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保证不因自己的行为而把艾滋病病毒传染给他人。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仍有可能再感染是怎么回事?


感染艾滋病病毒之后还会再次感染是个难以理解的问题,但确实存在这种可能。原因是,艾滋病病毒非常容易变异,可产生不同的型及亚型,不同毒株的毒力大小、潜伏期长短、发病状况差别很大,这就是为何该病病情千差万别、存活期长短不一的重要原因之一当感染某一型艾滋病病毒之后,感染者同样还可能再次感染其他型的艾滋病病毒。重复感染或再次感染了毒力更强的艾滋病病毒后,有可能促使潜伏期缩短、发病提前、病情加重、机会感染更加复杂,导致加速死亡。


因此,不论是否已感染艾滋病病毒,伴随高危行为的频繁发生,感染及再感染的机率必然显著增加,使病情复杂化。所以即使已受感染,也应及时停止高危行为,防止再感染的发生,尽力设法延迟艾滋病发病,争取获得新药及特效治疗的机会。



通过肉眼观察能否判断他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


肯定不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虽已感染艾滋病病毒,但并未发病,因此无法通过外观判断其感染与否。只有进行正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后才能判断其是否已感染,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抗体检测按规定是严格保密的,所以一般情况下,无法知道你周围的人谁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正因为如此,杜绝高危行为是防止感染的最佳措施。



艾滋病的发展有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征?


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即进入一个慢性传染性疾病的复杂过程,病变因人而异,千差万别,复杂凶险,目前尚不可治,病死率高达100%。其基本特点包括:


(1)急性感染期:窗口期也在这个时间。HIV侵袭人体后对机体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病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还会发生乏力、出汗、恶心、呕吐、腹泻、咽炎等。急性感染期时,症状常较轻微,容易被忽略。在被感染2—6周后,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


(2)潜伏期:感染艾滋病病毒且病毒在体内潜伏繁殖,有传染性,可检测并呈阳性,但无症状,时间长短不等,平均2—10年。


(3)艾滋病前期:潜伏期后开始出现与艾滋病有关的症状和体征,病人已具备了艾滋病的最基本特点,即细胞免疫缺陷,只是症状较轻而已。主要的临床表现有:①淋巴结肿大;②周期性低热、疲倦无力、肌肉疼痛等全身症状;③经常出现各种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此期有传染性,检测呈阳性。


(4)典型的艾滋病期:出现典型复杂的病症,有传染性,有时晚期反而可能无法检测出抗体阳性,特殊表现有三种:①全身免疫功能极度低下;②出现各种致命性机会性感染,发生各种恶性肿瘤;③各种有效治疗均无效或效果不佳,终致死亡。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发表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我司立场
发表
相  关  推  荐
换一换
推荐阅读